进行了变法运动,废除贵族制,实行君主集权和 官僚制,国家的首要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而这需要 官僚机器用理性、功利的方式管理社会,人祭自然属于不可容忍和必 须取缔的行为。
战国初期魏国西门豹治邺的史事,呈现的就是新兴官僚政治和民 间传统文化的碰撞。当时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的风俗,本质上是 把少女奉献给漳河水神的人祭行为。邺县在殷墟以北15公里,所以 这种风俗很可能是殷商宗教的残余。到西门豹时代,普通的邺县人已 经不愿为祭祀承担如此高昂的代价,只是苦于无法对抗地方精英“三 老”和女巫联手主导的民间权力结构。为此,时任邺令的西门豹表面 上遵循本地宗教理念,实际却找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 了漳河,从此,这里再无人敢复兴人祭宗教。11
其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逐渐兴起,开始提倡仁政和爱人。当 时还有制作陶人俑随葬和埋入祭祀坑的习俗,结果遭到孔子诅咒:“始 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对此的解释是,孔子讨厌这种模拟用人殉 葬的行为,“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和多数人不同, 孔子的职业是整理上古史的学者,他很可能是在晚年破解了商周之际 的一些隐秘往事,担心用陶俑随葬会唤起人们对人祭时代的记忆。
就这样,伴随着商朝的灭亡,人祭宗教亦逐渐消失。不过,商文 明并非只有人祭宗教,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质,比如,创造汉字和基于 汉文数字的运算体系,完善夏人的青铜技术,引进西来的家马和马拉 战车,都对后来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此外,商人还探索了古 中国的诸多地域,甚至研究过人骨的各种利用方式,但随着商朝覆亡, 这种探索精神和技术狂热也消失了,或者沦为被上层社会漠视的末流 小技,在其后的三千年里一直未能复兴。即便作为商王室传人的宋国, 也未能保留这些特质。
商文明很复杂,有着残酷、奔放、奇幻和科技理性等诸多层面, 以及那些我们已经无法认知的部分。只是早在三千年前,它们就已经 被彻底忘却。
注释
1 韩巍:《西周墓葬的殉人与殉牲》,北京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下文有关西
周初期墓葬的基本信息未注明出处的,皆出自该文,不再详注。
2 天马一曲村遗址为晋国早期都邑,是邹衡先生于1982年首先提出的。
3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95年。
4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考古》 1984年第5期。
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河南鹿邑县太清宫西周墓的发
掘》,《考古》2000年第9期。
6 参见杨升南《商代的长族:兼说鹿邑“长子口”大墓的墓主》,《中原文物》 2006年第5期。
7 黄展岳:《古代人牲人殉通论》。
8 俞伟超:《铜山丘湾商代社祀遗迹的推定》。
9《左传o昭公十一年》。杜预注:“用太子者,楚杀之为牲,以祭冈山之神。” 10此外,在河南登封王城岗还有一例春秋时期的疑似人祭遗存。一条春秋时期
开挖的壕沟内,有一直径约15米的近圆形坑h68,坑底南北两侧分别埋有 一具小猪骨架,北侧猪架上方则是一具呈挣扎状的儿童尸骨。发掘报告认为, 坑中的儿童不像是正常死亡,”是否与祭祀有关,尚待讨论”。参见北京大学 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 2005)》,上册,第381页;下册,图版120。在4000年前的龙山时代,王 城岗就已经有了夯土小城和宫殿,并使用了较多的人奠基,h68灰坑则出现 在龙山古城之后约1500年,规模很小,很可能是民间巫师秘密举行的禳祭,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关于人祭的知识仍在民间悄悄流传。
11《史记o滑稽列传》褚少孙所作增补。虽然秦汉之后的王朝法律已经不允许 猎俘杀祭,但人祭宗教也曾在民间迁延了较长时间。直到汉魏时期,宋襄公 曾经献祭的“次睢”神社仍存在,又被称为“食人社”;也有祭祀者会花钱 雇穷人充当人牲,祭祀时把人牲捆绑在神社前,如同屠宰的牲畜。不过从文 献记载来看,也许汉魏时的人祭只是程序性表演,而非真正杀人、食人。参 见《续汉书o地理志》注《博物记》曰:“县东界次睢有大丛社,民谓之食人社, 即次睢之社。”《艺文类聚》卷五九引《从征记》:“临沂厚丘间,有次睢里社, 常以人祭,襄公使帮子用部子处。相承雇贫人,命斋洁,祭时缚着社前,如 见牺牲,魏初乃止。”
第二十八章 尾声:周公到孔子
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以来,黄河中下游静态的部落生活 渐被战乱、征服和群体杀戮打破,华夏旧(早期)文明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