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wenxue38.com

翦商(出书版) 第25节(1 / 5)

文丁王在位时间不长,可能只有十一年。在他驾崩前不久,季 历到殷都献俘,却诡异地被杀死。《竹书纪年》的记载是:“文丁杀季历。” 此外,没有更多信息。事实上,文丁王和季历可能都是死于商朝内斗。 下一位商王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第二十九王),他一上台就废除了商 朝传统的祭祀方式,改用了一套被现代研究者称为“周祭”的制度。

当然,这个周祭和姬周族毫无关系。它的特点是不再祭祀上帝及 山岳河川、龙、凤、四方等自然神,只祭祀历代先王;而且,统一规 定给各位先王献祭的时间和方式,形成一张一年周期的巨大值日表, 不必再临时占卜决定。而这限制了占卜师和祭司的权力。

“周祭”是商代第二十四王祖甲最先发明的,被董作宾先生称为 商人的“新派”宗教。但祖甲死后,旧宗教迅速回潮,直到末代二 王帝乙和帝辛(纣王)时期,新派的“周祭”才算正式确立下来。新 派宗教甚至不仅称先王为“帝”,也称在世之王为帝,所以商朝末代 两王的称号分别是帝乙和帝辛(纣王)。按照商人的传统宗教,这肯 定触犯了天界上帝的独尊地位,几乎是大逆不道的僭越。

商朝上层的这场宗教改革可能伴随着宫廷内的派系斗争和政变。 文丁王的死因难以确定,但季历属于老王亲信,自然是新王帝乙的对 立面,所以他很可能是与文丁王的势力一起被消灭的。帝乙初年重启 革新,新旧两派争的就不仅是仪式,也是权力分配。老派宗教祭祀的 各种自然神,可以包含一些非商族起源的神灵,这为商王拉拢异族提 供了操作空间。新派却是一个更加保守的王族小群体,排斥一切没有 商王族血统之人,因而季历这种当红的蛮族酋长自然下场堪忧。

季历死时,周昌可能还不到十岁,应当会有老练的家族成员“辅 政”。《竹书纪年》记载,帝乙二年,“周人伐商”。这显然是不自量力 之举,所以,现实地看,也许是周人不得已介入了商朝内战。

周族的直接领导是老牛坡的崇国,而武乙王也数次亲征关中,应 该和崇国关系非常密切。也许在文丁王死后,崇国曾纠集周之类的番 邦介入朝廷内战,但帝乙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这次勤旧王之举也就 只能是半途而废。

帝乙似乎没有报复西土的这些侯和伯的举动。他和父亲不一样, 对西部的扩张事业可能并不感兴趣,只要羌人俘虏能一直按期送到殷 都献祭给列祖列宗就行了。而且,像周这种蛮族的首领也很可能不再 有获得重用的机会,并被禁止进入殷都,毕竟崇国这种西土侯国足以 管理他们。所以,在甲骨卜辞里,帝乙上位之后的三四十年中,周族 上层再没有获得商王赏识的记录。

幼年的周昌只能安于他的西土生活。这个小邦又经历了四十余年 沉寂的时光,直到因为周昌晚年发生的某些事变,才再次进入庞大商 朝的视野。彼时,商王已经换成了帝乙的儿子帝辛,也就是后世著名 的商纣王。

注释

1《史记o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 天神不胜,乃修辱之。为革囊,盛血,昂而射之,命日‘射天

2 白川静注意到了周人崇拜天的现象,他认为武乙侮辱天神是为了 “侮辱周人 之信仰”。但本书认为,在武乙时代姬周族还非常弱小,商朝人恐怕不会注 意到它有什么信仰,更不至于蓄意侮辱其信仰,史书也没有记载武乙辱神之 事发生在关中。如武乙想侮辱周族,用后稷做靶子似乎更合适。武乙之事从 发生到记录成文,中间经历了较长的流变,从西周开始,宗教观念里的帝与 天已经混淆不分,所以才会把武乙羞辱的上帝记录成天神。[日]白川静:《西 周史略》,袁林译,三秦出版社,1992年,第15页。

3 见《孔丛子o居卫第七》。该书是西汉初年作品,司马迁写《史记》时可能 部分取材于此。

4 高亨认为,“依”通“殷”,此爻内容可能涉及为殷商而搬迁,“武乙与古公 亶父年代亦相值,则《易》所记盖武乙亶父故事,所谓公即古公亶父欤? ” 见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1984年,第281页。

5 这里的“古公亶父”,曾被认为是亶父的全称。也有学者认为,“古”是表示 追溯的“当年”之意,“公亶父”是称呼,其中“公”又表示长者尊称,“亶父” 是日常用的称呼。

6 益卦之“用凶事,无咎,有孚”。

7 也许他们本是同一个部族,只是后来的古文字用了两种写法而已。

8 尹盛平:《西周史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1页。

9 西晋时期,有人盗掘战国魏王墓,挖出了很多竹简,当时的学者释读和整理 了这些竹简,定名为《竹书纪年》,但在印刷术普及之前,此书失传,只有 被唐宋著作引用过的一些句子保留了下来。

10《史记》等传世史书写作“太丁”,“文丁”是甲骨卜辞的写法。

11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