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的缘故。
几日后,他到铜仁县去看矿务,之后,顺路去安仁县看自家夫人。
听说他来了,大理国大将军段若嫣遣人在对面骂阵,扬言要发兵捉沈持,骂得还怪难听的。
对此挑衅,沈持一声都不回应她。
免得激怒她真打起来。绝不能轻启边衅,风险太大。
大理国挑不出他们的刺来,有火无处发,只能盯着两国交界处开采出产的铜矿石,一定要掐着契约拿足六成,绝不能便宜昭朝一分一厘。
沈持让户部经手此事的官吏做足天朝大国的姿态,每每分成,必要多给大理国一些,让他们占够便宜。
而他,则再回到黔州城后立即给大理世子段清川写信,说起黔州府想从大理国手中求购食盐一事。
第153章
信送出去后, 很快有了回音,段清川想见他,面谈。
沈持:……
他是什么很闲的人吗?想见就见。没错, 他是,他回信给段清川, 说有公务在身,不能擅自去鸭池城, 如果段世子能来黔州府做客就好了,或者约在横跨两国的铜矿上, 一起去看看采矿。
同时, 沈持还给朝廷写了本奏折, 向皇帝奏明黔地盐务之事。
过了日,段清川答复, 他不能来黔州府, 可在铜矿上见面。
沈持跟盐务官唐注说道:“段世子邀本官到铜矿上与他见面,麻烦唐大人拟定个采买方案, 本官也好知道到时候该怎么谈这件事。”
“另外, 再将盐务上的事情挑紧要的写与本官知晓。”
“是, ”唐注说道:“下官这就回去拟定方案,再给沈大人写一份盐务实情。”
沈持:“有劳唐大人。”
等了两三日,唐注送来一厚一薄两本文案,薄的是欲向大理国采买食盐的方案, 厚的是黔地的盐务详情, 梳理得很是翔实。
沈持翻开来, 看了一晚上,次日跟唐注说道:“唐大人材茂,本官佩服。”
“若无沈大人提携, ”唐注深揖一礼说道:“下官哪有今日,敢不尽力。”
沈持笑道:“区区旧事,唐大人何必放在心上。”
准备得当后,送信与段清川约了见面的日子,在四月初七。
头一天,沈持先到铜仁县去,看了看三年前他参与开凿的朱砂矿,谁知来了之后,让他眼前一亮的不是日产上百担的朱砂矿石,而是县中的繁华与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