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wenxue38.com

北朝帝业 第91节(2 / 4)

这样的汉人属臣加强依赖。老大拥有了这样的困扰和需求,开放的机会自然就会更多,而他也会成长的更快。

这样的想法,倒也谈不上包藏祸心,只是一个志做的卢的人该有的觉悟和素质。如果老大一身的王霸之气,抖到哪里哪里就俯首称臣,我还怎么混?

但宇文泰也不愧是能够跟高欢争雄一时、缔造关陇霸业的强人,尽管本身已经穷成这个逼样,在面对可以针对寺庙大加抄掠的机会时,还能不失把持自控,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当中所蕴藏的危机隐患。

宇文泰虽然意识到问题所在,但也没有因此怀疑李泰不老实,毕竟在他看来,李泰能够谋算到这一点已经算是智力超群了,再作更进一步的大局考量,已经不是这个年纪阅历和地位能够达到的水平。

更何况这小子刚刚屠灭一个佛寺、大发一笔横财,食髓知味再加上担心受罚,作此计议也是恰当合理。

这一计策也的确让宇文泰眼前一亮,稽胡扰乱和财政困难一直都是困扰着他的大问题,他自己包括麾下幕僚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循此将二者结合起来,一起进行处理。

尽管宇文泰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这种智力上遭受碾压的感觉也的确让人有点不爽,此时见到李泰一脸惭愧的承认自己思虑不周,他心里也颇觉欢乐。

“这样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智谋,已经足够惊艳了。伯山倒也不必因此自惭,今次不酬你名爵,也是对你的一桩保护。谋计涉于鬼神,无论用心是好是坏,势必会物议沸腾、久谤成祸。我既知你,你便没有势位不达之患。所以这一次,要你喑声自保。”

宇文泰又垂眼望着李泰,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泰听到这里,老实说心里是真的有点感动。

不管宇文泰是不是担心他少居高位、黑头三公,或许久后难制,但这个理由的确是很诚恳、说的是事实。

宗教信仰的确是一个宏大命题,哪怕在后世已经有了充实丰富的科学体系和完整健全的教育水平,也不能说将这个命题已经完全否定。

在南北朝晚期这样一个中古乱世,不迷信可以说是洁身自好,不敬鬼神则就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社会死亡。

尔朱荣迷不迷信?他要是迷信的话,他就不敢在河阴造那么大的杀戮。他要是不迷信的话,他就不会在不进即死的情况下还造像占卜该不该篡位。

李泰之所以敢进计,是因为知道要想在关西整体铺开针对沙门敲诈勒索的行动,势必不可能交由一两人主持,而是需要州郡在短时间内一起发动。

毕竟这敲诈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寺庙供奉刘师佛这尊像的事实上,如果证据不在了,也就没了惩罚的理由。

这么大规模的行动里,他只要不出挑、狂刷存在感,也就不太会被人拎出来当靶子攻击。

可现在宇文泰直接表示不让他再参与此事,虽然让他没有了趁火打劫的机会,但也变得更安全,也的确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毕竟对汉人世族且用且防、甚至用完即弃,也是胡人君主的基本操作。比如北魏年间的崔浩,其直接死因虽然是国史案,但也跟他大力支持太武帝崇道灭佛有关。

宇文泰不让李泰于此事中牵连太深,可以说是交心了。

老大都已经这么说了,李泰当然要有所表示,他眼睛眨巴几下,眼眶里便有水雾聚集:“小臣何惜?本就兵祸之内的残种劫余,若非恩主垂赏,岂有阔步人间的从容?臣不惧物议毁谤之危患,但却惭愧谋事未能周全至善。主上有蓄养之心,臣亦有壮事之志,守此两得,余生以报!”

“小子矫饰老成,如今仍只青春年少,言何余生?”

宇文泰听到这话后便微微一笑,思绪一转望着李泰又有些出神,过一会儿才说道:“李伯山,你家名门高第,应是族员不乏,祖荫厚重,也不急需少年子弟立事建功。当时你耶怎舍得引你同赴虎牢,与高太尉共守祸福莫测之地?”

听到如此私人的一个问题,李泰也愣了一愣,这可问到了他的知识盲区。略作思忖后,便将自己所了解的,前身因为父亲被高仲密胁迫、担心父亲安危而私自离家跟随的事情讲述一遍。

宇文泰听完后便叹息一声:“伯山纯孝,让人感动啊!你的底色如何,我是见到了,但却遗憾未睹你耶风采。丈夫平生大计,一是建功,二是后嗣。若你耶能归关西,我一定要将家教托他!”

“洪福者,自有天佑。主上待士若渴,天意自知,家君虽然飘零江湖,但也幸系主上恩佑,想是性命无忧、久必自来,父子并事主上!”

李泰听到这话后,连忙又说道。

宇文泰闻言后又大笑起来,指着李泰便说道:“今天就不要着急入乡,留在府中一起尝尝你进输的鱼酢美不美味。萨保在事东堂,且去他处,入夜同来!”

李泰连忙又再拜谢恩,然后告退行出。离开直堂后,他便忍不住眉开眼笑起来,真他妈的不容易啊,老子这也算是登堂入室了?

霸府之中除了诸曹下属之外,还有尚书诸员分掌事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