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为海宽之女,而《章佳氏哈拉宗谱》则记载敬敏皇贵妃为朔色之女。
出现这种差异,既可能是历史文献本身的问题,亦可能的确在血缘上有相应变化。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来讲,《章佳氏哈拉宗谱》为东北旗人谱书,其中主要记载的是屯居于沈阳城西榆林堡的逊扎齐三叔萨穆占一支,其支系与敬敏皇贵妃家族虽属同一祖先,但实际早已分为两支,且分在京师、盛京两地,内中所记敬敏皇贵妃家事难免会出现错谬。而从血缘上来讲,有可能敬敏皇贵妃原为朔色之女,出于某些原因,过继给伯父海宽为养女。同时,根据清代选秀制度,秀女“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兄弟之妻送至神武门”。1抑或是当时朔色已经去世,敬敏皇贵妃即以伯父海宽之女的身份参加挑选。
不过,根据谱牒记载,海宽生有五子,依次名为阿林、哈达、毕拉、毕汉、偏古;朔色生有一子,名为塔沁。而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一月,宫中为和硕怡贤亲王允祥派出的管理家务大臣噶达出差,内务府奏请圣祖挑选官员替补其缺,圣祖即下达旨意:“令阿哥之舅父哈达管理其家事。”2哈达为海宽的第二子,圣祖称其为和硕怡贤亲王允祥之舅父,似表明敬敏皇贵妃确为海宽之女。故而,此处仍以海宽为敬敏皇贵妃之父,有待今后进一步发掘资料。3
根据档案记载,世宗即位之后,曾降旨调查几位母妃之旗籍、家属。内务府回奏称,敬敏皇贵妃家族旗籍为“镶黄旗包衣海章佐领”4,亦即镶黄旗包衣第二参领第二满洲佐领。其后,世宗将敬敏皇贵妃家族从镶黄旗包衣抬出,编为镶黄旗满洲第五参领第十四佐领,并且定为世管佐领,由海宽后
——————————
1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154,《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第800册 ,第520页。
2《口奏绿头牌及白本档案》,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此段章佳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章佳氏族谱》;《满族家谱选编》;《章佳氏哈拉宗谱》,赵立静、何溥滢、傅波主编:《满族家谱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4《口奏绿头牌及白本档案》,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裔世袭。1
[宫廷生活]
圣祖敬敏皇贵妃入宫的时间目前尚不明确。敬敏皇贵妃出身镶黄旗包衣,故而应该是在康熙朝中前期作为内务府秀女被选入宫中,进而成为后宫主位。
敬敏皇贵妃入宫之后,先后共为圣祖生育一子两女,其中:独子允祥序齿为十三阿哥,第一女序齿为八公主,第二女序齿为十公主。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内务府为新封的两位嫔位分派内管领,2结合前后信息来看,这两位嫔位即是已经生育皇子的敬敏皇贵妃和良妃。至于敬敏皇贵妃在此之前的位分等级,目前尚不清楚。在当时后宫的高级主位之中,敬敏皇贵妃的年齿可能最小。
敬敏皇贵妃未能等到册封后宫主位的批次,即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薨逝。圣祖在上谕中评价敬敏皇贵妃道:“妃张雅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3并且追封她为敏妃。目前已知,至少在康熙三十六年时,敬敏皇贵妃仍为嫔级待遇,4其生前是否已经晋封为妃级,则不得而知。
根据《陵寝事宜易知》记载,敬敏皇贵妃薨逝之后,于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雍正元年正月二十六日,世宗在给礼部的上谕中提及:“昔日,皇考建设妃园寝,为妃母等殡所,惟敏妃母一位,皇考曾降谕旨暂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俟入宝城。今钦遵皇考原旨,奉敏妃母安于宝城内。在宝城内安奉者,只有敏妃母一位,应追封为皇考皇贵妃。”5指出敬敏皇贵妃在康熙三十八年十月时奉安的地点是在景陵琉璃花门内宝城的近处。但是,针对《陵寝事宜易知》的记载和世宗的相关说明,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敬敏
——————————
1谨按,此佐领在乾隆十二年因故改为公中佐领,海宽后裔就此失去世袭权限,亦间接导致海宽后裔在其后逐渐没落。
2《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圣祖仁皇帝实录》卷194,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戊戌条,《清实录》,第5册 ,第1052页。
4《为皇太后皇子公主等预备猪鹅鸡等数目清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706页。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册 ,第23页。
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