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wenxue38.com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26节(1 / 6)

3《满文原档》,第10册 ,第319页。

4谨按,此说为网友“弘照堂-额哲苏”所提出。因崇德五宫之名讳中,只有“hairanju”并非是蒙语或蒙语所借藏语,而是满语词汇。在入关前满蒙文化圈内,满语文化属于劣势,蒙语文化属于优势,因此当时满洲人用蒙语起名者比较常见,但是蒙古人用满语起名者相对罕见。故而有此推论。

5此说可参见杨珍:《关于清初后妃改嫁问题的考察》,《明清论丛》第7辑。

如后来太宗给敏惠恭和元妃的祭文内所说:“自朕与汝相逢,即将汝格外厚爱。”1敏惠恭和元妃嫁入宫廷之后,即得到太宗非同一般的宠爱。祟德元年,五宫建立,敏惠恭和元妃先是在五月被封于东宫关雎宫,满文作“hiwaliyasun doronggo boo”2,直译为“和谐有礼宫”,封为“dergi abu fuj”3,直译为“东大福晋”。至七月,又获得中原后宫式的封号,被封为“宸妃”,满文作“hanciki aba fuj”4,直译为“近处大福晋”。从汉文上讲,“宸妃”封号可以追溯到唐高宗欲立昭仪武氏为宸妃的典故。但是对于清太宗来讲,时代更近且更容易被采用的例子应该源自明代宫廷。在明代宫廷制度中,宸妃是诸妃名号之一,位次贵妃。从满文上讲,“宸”的满文为“hanciki”,本意为“近处的”,结合语境可以引申为“汗王近处的”“汗王亲近的”,这与汉文封号相比似乎更能体现亲近感。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亥时,敏惠恭和元妃生下太宗的第八子,亦是崇德五宫所诞育的第一位皇子。太宗对此十分欣喜,在数日后召集群臣颁诏大赦。关于这位皇八子,有学者曾经指出太宗视其为继承人,立为皇太子,并举出两点证据:其一,太宗大赦时所用诏书中提及“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5,“皇嗣”即皇太子;其二,皇八子出生后,朝鲜曾经进“皇太子笺文”6,即说明视皇八子为皇太子。7而经过具体考证,似乎并非如此。其“皇嗣”一词,满文作“haha jui”8,意为“男孩子”,并无“皇太子”之意。至于所谓“皇太子笺文”,朝鲜早在崇德二年五月便曾上过,其文中称:“皇太子殿下誉洽温文,德备孝敬。雷行电扫,克赞服远之图。秋杀春生,咸怀字小之惠。”9这显然不是指当时尚未出生的皇八子。即便如此,皇八子出生之后太宗进行大赦,无疑表明太宗对其的喜爱和重视。而且皇八子作为崇德五宫所出,拥有

————————————

1顺治本《太宗文皇帝实录》卷58,崇德六年十月己巳条,清满文写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20册 ,第705页。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8册 ,第1017页。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8册 ,第1063—1065页。

5《太宗文皇帝实录》卷37,崇德二年七月甲戌条,《清实录》,第2册 ,第485页。

6《太宗文皇帝实录》卷40,崇德三年正月乙丑条。《清实录》,第2册 ,第523页。

7姜相顺:《清太宗的崇德五宫后妃及其他》,《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第4期。

8顺治本《太宗文皇帝实录》卷58,崇德六年十月已巳条,清满文写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9《太宗文皇帝实录》卷35,崇德二年五月乙酉条,《清实录》,第2册 ,第454页。

皇位继承权亦无可厚非。可惜,皇八子最终在崇德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夭折。

崇德六年九月,正在前线的太宗得知敏惠恭和元妃病重,急忙返回盛京,并派大学士希福、刚林、梅勒章京冷僧机、启心郎索尼等先回宫侯问,而希福等刚到宫廷内门,便得知敏惠恭和元妃薨逝的消息。太宗“至宸妃柩前,悲涕不止”,命“漆梓宫用杏黄色,画五色龙凤,内围妆蟒缎七层”1厚葬。其后,太宗“不饮食者六日,朝夕悲痛”,以至于二十三日午时,“忽昏迷,言语无绪。皇后、宫妃及诸王大臣惊惧,陈设祭物于神前祈祷。酉时,上方愈,稍进饮食。诸王大臣惊问上何故,上曰:‘朕不知也。’上自知过于哀恸,乃大悔曰:‘太祖崩时,未有如此悲痛,且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而生哉。但此事朕明知之,不能自持奈何,今天地祖宗知朕伤悼太过,特示谴戒,朕躬徒自苦也。’”2即便如此,至十月十三日,太宗依然对敏惠恭和元妃“追悼不已”,外出打猎,回銮时都经过敏惠恭和元妃殡所哭泣。十月十八日,清廷进行敏惠恭和元妃月祭。二十七日追谥其为“敏惠恭和元妃”,并且再次致祭。在册谥文和祭文之中,太宗屡次指出“si de ucaraha ci,bi sibc abu gosic”3、“si de ucarafi,bi sibe dabali jira gosic”4,饱含深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