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知以上武游击以上将军
嘉庆十二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护军、领催以上
文笔帖式以上武骁骑校以上文同知以上武游击以上都统
晚清八旗秀女要求如表4-2所示:1
表4-2晚清八旗秀女要求
时间参选年龄在京八旗在外八旗
光绪十二年13岁至19岁现任文六品以上
武五品以上现任文知府以上
武参将以上
原任文六品以上
武六品以上原任文知府以上
武参将以上
——————————
1表格中信息整理自《清实录》《大清会典》。其中要求官职均为秀女父亲之职官。
(续表)
时间参选年龄在京八旗在外八旗
光绪十七年(1891年)15岁至19岁文五品以上
武四品以上皆不参选
光绪二十年
13岁至18岁文六品以上
武五品以上不明
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14岁至18岁
文五品以上
武四品以上文五品以上
武四品以上
光绪三十二年停选秀
还有一些特殊身份的出身不需要参加选秀。
毋庸参选秀女情况如表4-3所示:1
表4-3毋庸参选秀女情况
禁例开始时间禁止选秀之身份取消时间2
顺治年间宗室觉罗之女
有残疾不堪入选者嘉庆十二年
嘉庆五年
(1800年)皇后、皇贵妃、妃、嫔之亲姐妹
嘉庆六年(1801年)公主之女
道光二年
(1822年)八旗另记档案人之女
八旗内抱养民人之子为嗣之女
表4-3中,关于嘉庆年间规定后宫主位之亲姐妹是否参选的变化,是因嘉庆五年时,仁宗嘉庆帝下达上谕称:“向来挑选秀女,皇后、皇贵妃、妃、嫔之亲姊妹俱应备挑,于体殊有未协。嗣后自嫔以上,其亲姊妹,著加恩不
——----————
1表格中信息整理自《国朝宫史》《国朝宫史续编》《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清实录》《大清会典》。
2谨按,表格中凡是未写明取消时间者,皆自开始之年代始,至清末依然有效。
必备挑。户部、内务府即遵照办理,著为令。”1规定嫔以上的后宫主位的亲生姐妹不需参加挑选(内务府旗籍者亦不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嘉庆十二年,仁宗又下达上谕称:“朕恭阅皇考高宗纯皇帝圣训,内载上谕:内务府嗣后挑选秀女,遇有皇太后、皇后亲兄弟之女、亲姊妹之女记名者,著户部奏闻徽去记名。至妃嫔等姊妹、亲弟兄之女、亲姊妹之女、有记名者,著内务府告知首领太监奏闻。等因。钦此。仰见我皇考训谕详明,至为周备。前于嘉庆五年间,曾经降旨:令自嫔以上亲姊妹,俱加恩不必备挑。其亲弟兄亲姊妹之女则不在此例,办理尚未画一。自应恭绎圣训,酌定章程。嗣后皇后妃嫔之姊妹及亲弟兄亲姊妹之女,于挑选秀女时,仍一并备挑。著户部、内务府声明,另为一班。不必拘定年岁,作为各本旗头起带领。著为令。”2也就是说,仁宗偶然发现乾隆朝时,对于后宫主位的亲属是否选秀的问题,高宗乾隆帝曾经有过旨意。于是仁宗将自己之前的上谕与高宗的上谕整合,规定嫔以上的后宫主位的亲生姐妹依然要参加挑选八旗秀女(内务府旗籍者则亦需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只是加以标记,另作一班。
挑选八旗秀女之年龄,制度上规定为“十四岁”,而实际上,每届秀女之年龄要求未必统一。如嘉庆十一年五月十四日,嘉庆帝谕旨称:“明年应行选看之秀女,其八旗满洲、蒙古内外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秀女,年至十三岁,查明豫备选看。下届虽年已及岁,著毋庸预备复选。嗣后仍照旧办。”3另外,在非固定的年届,亦可能会有非常例的挑选。如嘉庆十三年原非应行挑选之年,但是这年年初二阿哥(后来的宣宗道光帝)嫡福晋病故,所以在嘉庆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仁宗嘉庆帝下达上谕称:“现应给二阿哥续指福晋,著交户部将现在京八旗满洲蒙古内外三品以上文武官员之女,未经选过、逾岁及现年十五岁者查明,于二月十七日送赴圆明园选看。其有带往外任者,毋庸令其来京。至此次已经选过者,下届选看之年,毋庸再行豫备选看。”4即属非常例之挑选。
根据已知史料记载,挑选八旗秀女的流程大致为:正式挑选之前,八旗
——————————
1《国朝宫史续编》卷45,上册,第356页。
2《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六十三辑》,第95—97页。
3《国朝宫史续编》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