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wenxue38.com

翦商(出书版) 第8节(3 / 5)

和凤凰等不同解释。

契长大后,脱离了母亲的有嫉氏部族,建立起商族。商之名来源 于“商丘”,而这个地名更古老,和代表东方的辰(晨)星之神有关。

据说,上古时代有一位叫高辛氏的半神帝王,他的两个儿子不和 睦,整天打斗,高辛氏一怒之下把小儿子安顿在了 “大夏”(晋南), 负责祭祀傍晚的参星;把大儿子安顿在了商丘,负责祭祀黎明的辰星, 由此,辰星也被叫作商星。传说的结尾,诸神已经离开大地,契开始 定居在商丘,他的部族也获得了 “商”之名。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闹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 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闲伯于商丘,主辰。商 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 商。(《左传o昭公元年》)

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商星都是黎明时在东方 出现,参星总是黄昏时在西方出现,永远一东一西,所以人生分离难 聚也被称为“参商”。

春秋的贵族还说,宋国是辰星之族的故地,所谓:“宋,大辰之 虚也。≈ot;(《左传o昭公十七年》)宋国的都城在商丘,而宋人是商人后裔, 可见,从王朝兴起之前到灭亡之后,商丘一直和商人有缘。从神话传 说时代到春秋再到今天,中国唯一没有变过的地名,可能就是商丘了。

先商的始祖谱系从契开始,到灭夏的武王成汤(甲骨文中的“天 乙”),一共有过十四代首领,共经历八次迁徙:“成汤,自契至汤八迁。 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史记o殷本纪》)也就是说,平均不 到两代人就要迁徙一次。

当然,上古先民的史事都是靠口耳相传,会经历很多简化。从契 到成汤很可能不止十四位首领,也可能不止迁徙八次,但先商族人曾 经频繁迁徙,这一点应当是成立的。

关于商族早期的迁徙范围,史书记载很少,而且往往超出后人的 理解能力。比如商人史诗《诗经o长发》提到,商族第三代首领相土 功业卓著,曾经到海外大有斩获:“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从河南商丘一带去往黄海,需要横穿江苏省,然后还要在海滨造 船筏。相土时代的商族,规模还很小,难以解释他们为何要进行这种 远征,而且,如果不是在海滨长期生活,熟悉航海规律,也不可能从 事航海活动。

另一种可能是,商丘处在沟通淮河和黄河(济水)的水系中间, 从这里乘上舟筏,向北可以进入济水和渤海湾,向南可以进入淮河 和黄海。也许商族人曾经借助河网水系航行,抢劫过一些滨海人群 的聚落。

关于相土还有一个传说,说他“作乘马”(《世本o作篇》),意思是 发明马拉的车。这应当是后人虚构的,在夏代和商代前期的考古中, 迄今尚未发现有驯化的家马和马拉车。

但在商人辗转迁徙的历程中,明显的趋势是向北方移动。古史 记载,在夏朝前期,商族第六代先君冥淹死在了水里:“冥勤其官而 水死。” 4看来他们还在过着舟筏漂泊的生活。冥的儿子是王亥,5他 曾带领族人赶着牛群北渡黄河,借用河伯部落和有易部落的领地牧 牛一一有易可能是易水流域,也就是说已经进入河北省中部。

史载,王亥生活不检点,曾和兄弟一起在有易部落淫乱(可能勾 引了当地酋长家的女子),结果自己和兄弟被杀死,牛群也被有易氏 占有。王亥的儿子上甲微继承族长(第八代)后,向河伯部落请求援军, 终于攻灭了有易氏,夺回了牛群。

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 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山海经大荒东经》)

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隘臣杀而放之。是故殷 主甲微假师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隘臣也。(郭璞注引《竹 书纪年》)

王亥遇害这段,在楚辞《天问》中也出现过。从文献的记载看, 上甲微带族人复仇之后,并没有占据有易氏的地盘定居下来,而是继 续漫游。

对商族来说,王亥遇难和上甲微复仇是生死攸关的事件,也是商 族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后世商王称王亥为“高祖王亥”,经常单独 祭祀他;而上甲微多是和之后的历代先君、先王一起接受祭祀,卜辞 写作“自上甲”或者“自上甲至(某先王)

至于河伯,甲骨卜辞里给他的献祭也很多,有时还称为“高祖 河”,也把他纳入了历代先君的谱系。有时,商王会联合祭祀河(河伯)、 王亥和上甲微。比如,某个五月的祭祀里,给这三位先君一起奉献的 祭品是:“燎于河、王亥、上甲十牛,卯十羊。五月。”(《合集》1182) 意思是焚烧(燎)十头牛,剖开十头羊。商王还会占问:“王亥、上 甲即宗于河? ” 6意思是,王亥、上甲微会进入河伯的宗庙吗?

商末,周文王研究《易经》占算方式时,王亥事件也被他作为重 要事例收入卦爻辞推演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