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wenxue38.com

翦商(出书版) 第3节(2 / 5)

的场所以及举行集体仪式 的会堂。头人的中心村落可能有防御工事,如壕沟、栅栏等。

比如,秦安大地湾四期f901,距今5000余年,主厅面积131平 方米,包括院落在内,则为420平方米。房屋地基使用的是特殊的料 磁石三合土,平整光滑,硬度接近现代水泥地面。厅内正中有一座圆 形大火塘。f901应当是部落的中心建筑,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家庭 生活的遗迹很少,可能并非部落头人的家宅,主要充当头人和长老议 事的场所。

9 ! ? ? 4 5米 a-≈gt;rc___nil------

1≈ot;~~ 墙 三室居 1

f901平、剖面图

以上,是距今6000—5000年间(仰韶文化中期)发生的最明显 变迁。

在千年的维度上,很多变化都是缓慢的。各种技艺的水平,如农 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制陶、纺织等,一直在缓慢提高着,人口或村 落的总量也在缓慢增长。但这些都是量变,而非质变。

唯一明显的变化,是人群“共同体”规模的扩大,已经从百人级 别增长到千人级别。它带来的影响也更直接:村落之间的冲突成为过 去,和平的日子更多了,但部落间的战争规模却更大了,伤亡也更多。

再到下一个千年,距今5000—4000年之间(仰韶文化末期与龙

石宛遗址城东门址人头坑(k1 )

山文化期),有些地区的人群共同体则变得更大,几个或十几个部落 汇聚成了早期国家,如陕西石郎古城、山西陶寺古城,能统治一两万 甚至万人口,面积相当于今天的一个或两三个县。其中,统治中 心已经形成城市,面积有两三平方公里,周围环绕着数米高的夯土或 石砌城墙,城内有数百平方米的大型宫殿,上层贵族开始使用精美器 物,死后的墓葬里也堆满了豪华随葬品,而且经常用人殉葬。

有些较大的都城,居民会过万,多数是农夫,也分化出了手工业 者、世袭统治精英,以及巫师等专业知识人群。巫师观察天象,编制 早期历法,研究占卜通神之术。甚至可能已经有了记录语言的原始符 号,初步的冶铸铜技术也在悄悄流传。

这时,国家、王朝和文明时代已经不远了。

以上两千年历程,是新石器中晚期到文明(青铜)时代前夜的变 化大趋势:从村落到部落再到早期国家。通俗一点说,就是从村级到 乡级、县级的递增升级。

对于如何称呼不同规模的人群共同体,特别是万人规模的早期国 家,中外学者使用过不同的词,如方国、酋邦、古国等。从便于理解 的角度考虑,本书采用“早期国家”和“古国”之称。

但需要注意的是,村落一部落一古国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描绘的 总体趋势,并不意味着距今6000—4000年间的所有新石器时代人群 都准时加入了这个进程。在有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孤立的村落可能存 续到三四千年前,而部落共同体可能存续到一两千年前,甚至一百年 前。这首先是地理条件的限制,越是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小型共 同体越容易维持,而缺乏天险环境中的人群更容易被裹挟进更大的共 同体。另外,也可能会有历史当事人的主动选择,但作为现代人的我 们已经无法验证了。

多数早期国家并不能维持长久繁荣。距今4300—4000年间,华 北很多地方同步出现了古国兴衰的一幕:陶寺(山西襄汾)、石郎(陕 西神木)、清凉寺(山西芮城)和王城岗(河南登封)等都曾出现古 国气象,但在繁盛两三百年后,都发生了解体,重归部落共同体的 水平。

为何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会如此艰难?现在尚未有确定的答案。

水稻带来和平?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陆续发掘出多座距 今5000年左右的“古城”,如湖南澧县的城头山和鸡叫城,湖北天门 的石家河……一时间,长江中游似乎要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地。

但后续的发掘并未发现跟早期国家与文明相伴生的更多元素,如巨大 的宫殿建筑、社会分层现象、金属冶炼技术等,“长江文明起源说” 遂逐渐沉寂。

不过,为何长江流域曾产生众多古老的“城”,却是个有趣的问题。 若要一探究竟,先要理解黄河与长江流域以及旱作与稻作农业的关系o

新石器时代是基本农业的时代,在人类驯化的主粮中,中国占了 两种:黄河流域的粟米和长江流域的水稻,它们分别需要旱地和水田 环境。

这两种作物的人工驯化都发生在一万余年前。水稻的考古证据更 多一些,因为稻米颗粒大,古人制陶时常在泥坯中添加稻壳,便于考 古发现。在长江以南的湖南、江西和浙江,均发现有上万年前的水稻 遗存。

稻田需要灌溉和排水系统,需要平整的水滨田块,这是北方旱作 的粟和黍从来不需要考虑的。长江流域的新石器人群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