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俸禄却在此打卦?”
姜尚闻言有些惊诧,见果然是羽先是一惊,转而冷笑道:“这不正是败亡之象?”
“看来道友早有预料,”羽叹道,“我此次前来倒有一事相求。如今商王残暴,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别处倒也罢了,只是朝歌百姓连躲都无处躲避,让人看着十分心焦。”
姜尚没想到羽是说这个,笑道:“便是道友不说,我也会为他们行个方便,只是故土难离,他们怕是不愿意离开。”
他日后要辅佐西岐,自是人口越多越好。只是这会儿商人还能活下去,大约并不愿远离故土,只有等日后方有机会。但日后自己早已不在朝歌,怕是也无能为力。
姜尚心里盘算着,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羽并未多说,只道:“待你去了西岐便知。况且现在也未必没有愿意离开的,你记着今日所言便是。”
说着便径直离开,寻朝歌附近的人神商议此事。所幸无夷闭关前给了他很大权限,不少人神又看在青岳的面子上愿意听从,是以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
商人重鬼神,家家户户都祭拜人神。人神们顺着香火的来源入梦,向商人示警即将天下大乱,催促他们尽快远离商朝的领地。
刚做梦时不少商人还心有疑虑,但先是得知自己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均梦到人神谶言,再加上商王越发昏庸残暴的做派,他们对此渐渐深信不疑。
只是确实如姜尚所言,故土难离,不少商人都割舍不下自己在城中的家业。就连贫苦人家也惦念着自己的土地和粮食,不敢贸然离开。更别提还有一些王公大臣世代为官,对商王忠心耿耿,听闻这般谶言急着扶持商王重振王朝,更是不愿离去。
当然,因着商王的残暴行径,即便是忠臣也不敢贸然进言劝谏,只能私下里频繁与比干丞相接触。
直到月余后,王宫中忽然传出商王诏令,要崇侯虎督造鹿台。崇侯虎本就嚣张跋扈、不体恤民情,得此诏令更是仗势虐民,可怜百姓被搜刮走全部家财不说,还要充当苦役前去建造宫殿,累死者不在少数。
原本对王朝尚有归属之心的百姓见状,将对商王的耿耿忠心散得干干净净,恨不能生啖其肉。大批百姓不甘心束手就擒,趁夜变乱,按着人神的谶言离开商朝的封地。无处可去之时,人群中渐渐流传着西岐的姬伯乃是仁义君子,便都一股脑往西岐而去。
羽隐藏在人群中,见一切皆如自己所愿自觉心满意足,为稳妥仍旧暗中随着人群前往西岐。数千百姓携儿曳女,扶老携幼,背着行囊与口粮避开城池一路奔逃。
途中经过一些县城,不少当地百姓听闻他们是往西岐而去,便也干脆带着仅剩的家当顺着人流叛逃。一些兵士本就与当地百姓沾亲带故,又远离王城,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不知罢了。
直至临潼关,此处并无城池,只有张总兵在此驻兵把守。见商朝百姓要叛逃当即怒不可遏,说什么也不肯放百姓出关,还要着人将他们押回朝歌听候发落。不少百姓放声悲哭,只觉死到临头。
他们一路颠沛流离,身心俱疲,只盼着早日到西岐混个温饱。况且那些兵士都人高马大,张总兵更是神兵天降一般,他们便是造反也抵抗不得。
正在此时,姜尚离了义兄家中后一路往西岐而来,远远就见到不少百姓在临潼关啼哭。姜尚心中一惊,想起羽先前提的要求,暗道人神果然不一般,竟是在这里等着他。
他仔细打量着,问道:“尔等可是朝歌百姓?”
姜尚曾在市井中做生意,倒也有不少百姓认得他,当即便有人应答,将前因后果托盘而出。又苦苦哀求姜尚救命,看着好不可怜。
姜尚本想会一会张总兵,若能好言好语劝服张凤放百姓出关,他也能省些力气。只是转念一想,若百姓数量尚少放便放了,但现在可是有数千百姓,张凤定不会轻易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