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景元帝抬头:“都忙完了?”
霍翎点头:“您是什么时候忙完的?”
景元帝道:“有小半个时辰了,看你还在忙,就没打扰你。”
霍翎起身,将她挑出来的三本折子都递给景元帝:“您看看如何。”
景元帝一一看过:“都不错,回头朕让他们做一份更细致的计划。”
这些折子大都是朝臣连夜赶出来的,内容虽细致,但涉及到相关预算,他们也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目。
更具体的账目,当然是等景元帝同意了他们的提议,他们再派下属去做。
不过这大概的数目加在一起,也有一百万两了。
再加上批给工部尚书的三十万两,以及留出来给骑兵的银子,这两百五十万两就算是花得差不多了。
从头到尾,景元帝都没有再看过一眼那摞被霍翎否决掉的折子,只是让李满收走它们。
霍翎看着李满远去的身影,又看着那三本被景元帝妥善放好的折子,心底涌现出一种奇妙的滋味。
给人出主意和自己拿主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给人出主意,最终是否采纳,全看对方的心意。
自己拿主意,相应的后果也要自己承担。
所以她在翻看这些折子时,往往是斟酌了再斟酌,生怕自己错过什么好的提议,又担心自己选的提议不够好,白白浪费了朝廷的一大笔银子。
在这样的紧张和忐忑中,她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堪堪将折子挑选完毕。
可是,相比起给人出主意,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她更享受今天这种紧张、忐忑的心情。
更准确地说,她享受的不是这种心情,而是决策的感觉。
第71章 “多谢皇后娘娘赐酒。”……
能凭着自己的意愿,去支持或驳回某本奏折,在大半天时间里,决定一百万银两的去向,这种决策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
离开御书房时,霍翎还意犹未尽。
她问景元帝能不能将那三本折子交给她。
“这些折子都是臣妾选出来的,臣妾也想知道它们施行后能取得怎样的结果。”
很快,这三个衙门的长官和户部尚书一起受到了宫里的召见。
这三个衙门顿时有种赢了头彩的感觉。
在听说陛下要组建骑兵后,他们原本都不抱什么希望了。谁曾想,他们递上去的折子,居然真的被陛下看中了。
但等几人进入皇宫,来到御书房后,景元帝一指身侧的霍翎:“皇后有事要寻你们。”
几人一愣。
皇后娘娘寻他们?
他们与皇后娘娘可没什么交情啊。
正面面相觑之时,霍翎拿起桌案上的三本折子,递给身后的崔弘益。
崔弘益将各衙门的折子,一一交还给各衙门的长官。
霍翎道:“三位大人的折子,陛下和本宫都看过了。你们回去以后,尽快做出更详尽的预算,等户
部审查无误后,就麻烦曹尚书给他们批银子。”
几人在官场混迹多年,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虽然皇后娘娘说,折子是由她和陛下一起看的,但陛下可说了,是皇后娘娘找他们进宫的。
这折子是谁挑选出来的,还用想吗。
被具体点到名的户部尚书率先出列应是。
三个衙门的长官在犹豫片刻后,也想开了。
不管折子是谁选出来的,受益的都是他们衙门。
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站出来,说一些让陛下和娘娘都不高兴的话,即将到手的几十万两银子飞了可怎么办?
皇后娘娘能从一堆折子里,将他们的折子挑选出来,可知皇后娘娘是何等高瞻远瞩、远见卓识,他们绝不能做一个目光短浅,让自己衙门痛、其它衙门快的人啊。
看着几人顺服的反应,霍翎侧头,朝景元帝微微一笑。
只要利益足够,即使是最顽固的臣子,也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坐视她在朝政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等各衙门开始动工后,每月月初,几位大人都要呈上一份折子,将过去一个月做了什么事情细细道来。”
在几人离开前,霍翎还好好交代了一番。
这些钱不是那么好拿的。
从她手里给出去的钱,她要看到效果。
即使几人离宫后没有刻意声张,但这会儿各衙门的人都盯着宫里、盯着户部呢,一看那三个衙门的长官和户部尚书一起进宫,暗道不妙,纷纷想办法打探消息。
打探着打探着,就听到了一些风声。
许多人嘴上难免念叨几句“不合规矩”。
但不管他们私底下如何念叨,没有哪个不长眼的人敢念叨到景元帝和霍翎面前。
霍翎的动作实在太快了。
等这些人听到风声的时候,三个衙门都已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