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wenxue38.com

民国小百姓 第42节(2 / 3)

罗着去哪寻一个此中高手来。

对此,春妮不太看好。

一来,真正的高手不愁饭吃,学校目前提供的待遇不高,吸引不了高手。再者,印刷技术最好的地方一直是租界几个大印刷公司。那边普遍采用铅印技术,跟他们的手工油印天差地别。方校长即便请来了真佛,也不一定能在这一亩三分地念通经。

招人是要招人的。

厂里早有过共识,韩厂长放假也没歇着,打算趁假期回他老家一趟,先招个雕刻师父。韩厂长的老家陆安省铜阳是江南有名的木刻之乡,坐火车回去,最多两天可以打个来回。

他们打算将彩画用雕版的形式制成木制版画,需要用时蜡汁浇入版画缝隙中,再拿调制好的油墨套印,反复上几遍色,就是一道彩色招贴画。这样,损坏后就不需要每次在蜡纸上重新刻印,还要担心色调和制版的统一问题。

现在他们的印刷业务打开了局面,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学校之前囤的便宜纸也不能用一辈子。不与时俱进,搞点新东西出来,很容易被淘汰。唔,最要紧的,是说服校长更换一台手摇式油印机,他们现在的油印机油印速度太慢了。还有打字机最好也添置一台,光靠老师反复用蜡纸刻印,一天天的要累死人。

再有了打字机,学校的技能学习班也可以多开一种。

油画拼图一时半会儿取得不了进展,请到雕刻师父后,可以试试开发其他的项目,比如木刻人物拼图,木刻年画拼图什么的。就是这会儿没办法机械化,所有的木刻都需要人工刻制。效率提不上去,必然影响价格。不过不要紧,海城从来不缺富人,重新制定售卖方案的事。

有着后世的眼光,春妮根本不知道她脑袋里转动的有多少人间宝藏。

“小顾老师,你觉得这幅怎样?”

“哪幅?”春妮放下满脑袋的事,凑过去跟林老师认真讨论起来。

他们讨论的是这些图册中,哪些油画可以尽量还原地刻印。最先排除写实派,看上去最好上手的是大块色彩应用的印象主义。

春妮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林老师没忙着马上落笔,而是用铅笔在画布上打了很多细小的格子用来确定笔触落点。看来,光是打格子,至少需要小半天。

半个月的时间,绝对不够画完这一本画册。

既然如此,春妮站起来,同伺候的丫头道:“姐姐,我想去书房找两本书看。”

刚刚她打眼一瞧,那书房里七八个书架都塞满了书,少说有数千百书籍。

正好她印刷遇到不少问题,万一卫家的藏书中有书里提到过印刷制版方面的问题,或是可以给她启发呢?便是他们没有相关专业书籍,还有其他书呢?错过这一次,这辈子说不定不会再有进卫家书房的机会。

她给两个丫头一人塞了块大洋,再次打开了卫家书房的门。

两个丫头分出一个跟着她亦步亦趋:“顾小姐还请快些,我们小少爷不喜欢家里来外人,让他看见就不好了。”生怕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

来之前春妮已经知道,卫家除了卫老爷子,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少爷和卫老爷子没成婚的小儿子留在海城为他跑腿。

春妮嘴上唯唯答应,心中不以为然:他们到这来的目的固然不纯,但无论什么时候,依靠外人都只能有一时风光。若他们有运道,能寻到庇佑的人便罢,若是没有,做好自己的专业,在世道越来越乱之前,为学校,为学生赚取更多筹码活下去才是正道。

第56章 056 第一生产动力

卫家书房里最多是些小说, 画本,杂志,报章之类的闲书, 其次国学古籍占了一部分, 再次是各种文字的外文书。春妮倒是找到几本外头绘着三维立体图的外文书,可惜翻开一看便成了睁眼瞎子,又不能当着人面把书藏进空间里(她也不屑这么做),只能就此作罢。

最后,她捧着一套《天工开物》,问丫头借来纸笔回了静室。

这本书以前她空间里收藏的有,但没认真翻阅过。这回粗粗看过一遍, 顿时如获至宝。这本书籍里提到的造纸术和制糖术,到现在都可以还原技术, 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及冶炼篇中的失蜡法,不就是她琢磨的木版画刻印吗?

她以前生活的小村子种过好几十亩甘蔗,但没有一个人知道,甘蔗榨汁, 只需用黄泥饼压制过滤,可以制出白得像霜雪一般的糖。

在沙北省, 一斤白糖可以买几十斤甘蔗,而七八斤甘蔗,只制得出一斤白糖。

还有造纸术, 虽说这上面记载的技能春妮目前没有场地,没有条件用得上, 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用了呢?

春妮深为遗憾这时候复印机没有发明出来,她坐在静室里黑白不知地抄了一整天,也才抄下二十多页, 绘制了四张图纸。

直到被两名丫头轻声提醒,两位沉浸于书画的人醒悟过来,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天快黑了。

告辞出卫家之前,春妮请两名丫鬟问过管家,将《天工开物》借出了卫公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